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吴跃东 > 课题组简介 >

课题组简介

来源:liujian8603|发布时间:2021-09-04 22:10:01|浏览次数:


吴跃东教授课题组隶属于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长期致力于软土地基沉降变形预测及病害处治技术智慧型岩土测试设备及系统的研发废弃淤泥资源化利用技术软土地区取土扰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课题组包括1位正教授、1位副教授、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目前,课题组已授权的发明专利40余项、已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60余项,完成专利成果转化金额300余万元;已出版专著2本;已发表的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索引40余篇、EI索引3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基金项目15余项,主持社会服务型项目150余项。


  • 成员

    课题组包括1位正教授、1位副教授、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吴跃东,男,1969年9月生,汉族,福建省云霄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7月获河海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学士学位,1999年10月获河海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2008年6月获河海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4年5月-2015年4月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学院博士后。1995年8月在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任教至今,现任河海大学岩土所所长,江苏省岩土工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坚,男,1986年3月生,汉族,江苏淮安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5年6月,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之后分别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博士后及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吴跃东 教授

河海大学岩土所所长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岩土所  210024

办公室:科学楼623室

手机:13505162480

邮箱:hhuwyd@163.com

刘坚 副教授

BIM和智能建造中心副主任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岩土所  210024

办公室:科学楼820室

手机:18362960323

邮箱:geoliujian@163.com


  • 研究方向

1、智慧型岩土测试设备及系统的研发

  1. 掌握了核心传感技术,可根据工程需要研发各种用途的智能传感器,已研发了智能型测斜仪、组装式张力计、数字化孔压计等多种监测设备;

  2. 提出了LabVIEW(后台数据采集处理专用软件)+MySQL(数据库软件)+Finereport(前台网页专用软件)的系统搭建模式,无需攥写复杂编程代码,易于搭建,开发周期短,适合编程基础薄弱的工科人员;

  3. 结合土力学强度理论,提出了混合智能算法,建立根据监测数据的局部稳定性评估模型,解决了现有基于监测数据预警机制的滞后性问题;

  4. 可根据实际限制条件搭建智能化监控系统,定制化界面和推送条件,满足工程信息化、智能化要求。


2、软土地基沉降变形预测及病害处治技术

  1. 建立了已通车高速公路工后沉降病害评估体系;

  2. 建立了已通车高速公路桥头路堤卸载量的实用设计计算方法,集成了路堤横向小直径引孔气泡混凝土换填处治成套技术;

  3. 推导了在路堤荷载下高压旋喷注浆引起路面隆起的弹塑性解析解,对处治工后沉降病害的设计有重要意义。  

  4. 研究路堤复杂加载条件下固结沉降计算方法,对沉降稳定控制标准进行研究(针对超载、等载、欠载不同卸载标准),编写了考虑卸载、再加载的沉降预测程序,提高了沉降预测精度。


3、废弃淤泥资源化利用技术

  1. 提出了物理吸水机制的淤泥脱水方法,解决了现有压滤法因引入石灰质添加剂导致土体碱化问题;

  2. 提出了多种淤泥干化工艺和方案,满足不同规模和场地需求的淤泥处理要求;

  3. 研究了淤泥干化和固化后用于公路路基、铁路路基的可行性,探索了淤泥处理后的承载力和动力特性,提出了淤泥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


4、软土地区取土扰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1. 基于半无限空间理论,对取土扰动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建立了土体扰动评价方法;

  2. 通过理论分析及透明土模型试验,建立土水-气耦合运移计算模型,研究了取土器在软土地区贯入过程中对土体扰动影响因素及规律;

  3. 研发了高质量的取土设备。


  • 荣誉奖励

1. 2015年主持科研成果《既有高速公路软基工后沉降病害评估及综合处治技术研究》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 2014年河海大学优秀主讲教师;

3. 2013年河海大学第二十届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

4. 2013年获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奖,排名9/15;

5. 2008年参加科研成果《沿海地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治成套技术开发及其应用研究》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

6. ......

更多荣誉奖励请登录www.hhuwyd.com.


  • 专著

1. 吴跃东. 2015. 软土地区取土扰动理论及试验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

2. 刘坚, 吴跃东. 2021. “新工科”建设下岩土工程测试技术的应用.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 学术论文

1. Wu Y. D., Liu J. and Ng C. W. W. 2013. Effects of pile and refilling with cement slurry on ground settlements,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50: 343-349.

2. Wu Y. D., Diao H. G., Liu J. and Zeng C. C. 2016. Field study of an environmental-friendly technique to mitigate ground settlement of operating highways.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17(7): 565-576.

3. Liu J., Duan Y. M., Wu Y. D., Chen R., Chen L. andChen G. 2021. Information flow perception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internetof things for cloud services.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115: 671-679.

4. 吴跃东, 殷宗泽, 郭纪中.2007.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水工建筑物软基效果检验. 岩土力学, 28(4): 738-742.

5. 吴跃东, 李通达, 刁红国, 张鹏. 2017. 双压力传感器埋入式沉降仪的研制及应用. 岩土工程学报, 39(309): 38-42.

6. ......

更多学术论文请登录www.hhuwyd.com.


  • 专利

1. 一种可调节的基于多电阻式孔压计的沉降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专利号:ZL201610059342X,授权时间:2018.03.16.

2. 一种用于吹填淤泥加固的竖向立体排水装置及使用方法, 专利号:  2016101955108,授权时间:2017.11.28.

3. 贯入式敞口薄壁取土器及取样方法,专利号:ZL2014101954642,授权时间:2016.09.07.

4. 一种饱和简便的高量程土壤水势装置及使用方法: 中国, 发明专利号:  2018103371726,授权日期:2020.08.04.

5. 一种防淤堵型孔压计及使用方法: 中国, 发明专利号: 201810365427X,授权日期: 2019.12.10.

6. ......

更多专利请登录www.hhuwyd.com.


  •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软土地区取土扰动理论分析及高质量取土试验研究(主持),2013-2016.

2. 国家青年科学基金, 不均匀沉降作用下土质覆盖层防渗性能劣化机理及调控方法(主持),2017-2020.

3、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研究项目,既有高速公路软基路段变形病害综合处治技术研究(主持), 2015-2017.

4、浙江省港航局科技项目,组合工字型生态护岸在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主持), 2017-2018; H型预应力混凝土生态护岸桩在内河航道建设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主持)

COPYRIGHT © 2020-2021,www.hhuwyd.com,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 吴跃东和刘坚课题组 苏ICP备2020048761号
sitemap feed